资讯频道

首页>咨询频道> 新闻聚焦 >夯牢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基石——“十四五”以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阔步前行

夯牢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基石——“十四五”以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阔步前行

  发布时间: 2025-09-23      浏览量:9

与产业同频 为劳动者赋能

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按下快进键

 

走进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库卡学院,一场聚焦机器人领域的产教评一体化试点培训班正在进行。100多名学员正分组忙碌着:接线、零点校准,启动机器人……实训两个多月后,他们就能实现培训合格即就业的目标。这背后,是广东创新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的持续发力——以龙头企业真实岗位标准为引领,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。

 

响应时代呼唤,十四五以来,各级人社部门聚焦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领域,协同推进、多元施策,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按下快进键

 

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——

 

从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到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五年规划,从技能中国行动到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——5年来,人社部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和民生领域需求,掀起一轮又一轮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热潮,累计组织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9200多万人次。国家帮咱提技能成为劳动者的暖心共识。

 

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动能加速激活——

 

人社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支持企业牵头打造产教评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、自主培养技能人才、加强数字人才培养,建立健全多元经费投入机制,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回归企业主体轨道上。各地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,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提高了培训效率,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。

 

高质量特色技工教育风生水起——

 

技工院校全面推广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,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,帮助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就业工作紧密衔接,山东、江苏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引导技工院校开设订单班”“冠名班,量身定制企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。校长围绕厂长转、专业围绕产业转、教学围绕生产转,学校像工厂、教室像车间、老师像师傅、学生像徒弟,安徽阜阳技师学院探索的三转四像特色办学模式被多地借鉴推广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440所,在校学生428.7万人,每年向社会输送超百万名毕业生,毕业生就业率97%,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。

 

技能在手、前程无忧。普通一线工人参与培训后,成功转型为数控技术骨干,职业前景一片光明;曾困于学渣标签的技校学子,实习时便被企业提前一年预定;为生计发愁的农村女性,通过技能培训蜕变为月薪过万的金牌月嫂”……从繁华都市到乡镇村落,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领域,越来越多劳动者凭借技能打开职业新图景,人生绽放别样光彩。


技能的高度决定产业的高度。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基地,一分钟下线一台新能源整车的产业奇迹,得益于校企合作的人才托举;杭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离不开年均超5万人次数字技能人才的培训供给……中国制造业由大入强、攀高向优,充沛且专业的技能人才堪称核心密码。

 

拓展空间 提升待遇

技能人才成长添动力增活力

 

我现在的收入仅次于分厂主要负责人,这不仅是物质奖励,更是精神激励。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数控车工孟维评上特级技师后,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,很快带领团队向全地形起重机的全球第一吊新纪录发起冲击。

 

成长通道狭窄、上升空间受限,待遇水平低、社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,曾是制约技能人才队伍活力的关键瓶颈。5年来,人社部门直面痛点、靶向施策,让技能人才的干事热情与创新活力充分迸发。

 

改革评价机制,打破天花板、搭建立交桥。

 

人社部修订发布新的职业分类大典,全面推行新八级工制度,推动职业资格、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双向比照认定,支持用人单位开展自主评价。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措施,强化评价全链条监管,提升评价质量。十四五以来,全国累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400多万人次,评聘特级技师、首席技师6000多人次,一批技能人才通过双向认定获得职称,成长之路越走越宽。

 

提升待遇水平,推动实现技高者多得、创新者多得。

 

围绕技能人才待遇提升,人社部建立与新八级工匹配的待遇机制,出台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、加大国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等文件,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引导企业将工资分配向技能人才倾斜。浙江打造技能人才增技增收先行区,重庆推动企业设立技能津贴、班组长津贴、带徒津贴,福建鼓励国企实行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、技能等级双挂钩机制,增强技能人才获得感。

 

大力评选表彰,让技能人才有为又有位

 

2021年七一前夕,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电焊工艾爱国获颁七一勋章2024年国庆前夕,山东青岛港产业工人许振超又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。国之荣光尊国之栋梁,这一幕幕令无数技能人才心潮澎湃。十四五期间,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能工巧匠,人社部选树60名中华技能大奖和588名全国技术能手,各省市及行业也同步开展表彰。在各级两代表一委员、劳动模范等推选中,技能人才的身影越来越多,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日益增强。

 

技能之路越来越好走,技能人才成了香饽饽!在广西汽车集团,在技能一线干了20多年的郑志明想都没想到,刚评上特级技师又评上了高级工程师,我们职高毕业的工人,也有了好出路。在中石油渤海钻探公司,跟油井打了30年交道的工人技师赵增权带上了博士生。在鞍钢集团,首席技师不仅有工作室,还有专项津贴和科研支持,可以承担科研项目,参与技术改造……

 

成长有通道、待遇有保障、价值有认同,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如泉水般涌流,职工增技、技能增收、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在各行各业加速形成。

 

竞赛搭台 典型引领

技能人才绽放时代华彩


5
“00技能小将,走上了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的演讲台——今年116日,国新办举行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中外记者见面会,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代表李宏宇、刘欣茹、张宇鹏、鲁静怡、龙伟杰,向中外媒体讲述自己技能成才的故事,不仅成为无数青年的奋斗范本,更让技能改变命运的信念深入人心。

 

技能成就人生,匠心铸就辉煌。5年来,各级人社部门不断完善竞赛体系、加强典型宣传、厚植工匠文化,让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。如今,越来越多青年主动选择技能赛道,白领变蓝领投身技能岗位成为新热潮。


竞赛搭台,给技能人才提供人人能出彩的机会。

 

2022年和2024年,人社部组团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,共获得57金、12银、8铜和13个优胜奖,金牌榜、团体总分蝉联世界第一,中国技能健儿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卓越风采。全国技能大赛、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蓬勃开展,每年有近千万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,在切磋中砥砺技艺、在比拼中尽展才华。

 

宣传典型,让技能明星引领风尚。

 

中国火箭心脏焊接第一人高凤林,油井神医史昆,高铁数控弯管大师苏健……各级人社部门组织全媒体平台,创新宣传手段,讲好技能故事,推出了一批大国工匠、高技能人才典型。他们高超精湛的技艺、生动可感的故事在荧屏内外、线上线下广泛传播,让学技能、当工匠逐渐成为社会共识。

 

活动铸魂,催动工匠精神落地生根。

 

从东南沿海到西北疆漠,从技工院校到中央企业,技能中国行”“世界青年技能日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,以技能展示、技术交流、成果展演等形式,将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的种子洒遍神州。青岛、扬州、苏州、沈阳等地设立工匠日,以城之名向工匠致敬。

 

我们赶上了重视技能人才的好时代。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钳工方文墨的感慨,说出了千万技能人才心底的共鸣。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,已成为无数技能人才的自觉追求。

 

编一套程序,数控铣工马小光将高端装备的精度控制在丝毫之间,守住核心部件的品质底线;持一把焊枪,电焊工魏凤云让船舶分段焊接天衣无缝,筑牢大国重器的钢铁基底;握一把剪刀,“95姑娘沈文青在发丝间勾勒潮流,雕琢出百姓喜爱的时尚发型……点点匠心恰如星火,在千行百业次第绽放,汇聚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磅礴动能。

 

弦歌不辍,匠心永续。面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,持续壮大技能队伍、激活工匠活力,必将不断夯牢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底座,开拓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。


资讯来源: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,转载自中国组织人事报

 

上一篇:互联网新兴业务蓬勃发展

下一篇:人工智能+ 职教何为